“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点击标题进入征稿启事)自2024年12月10日全面启动征稿以来,受到了众多会员和摄影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并积极投稿。据统计,目前已收到600余位参展者的投稿作品近2000件。同时,本次大展也得到了央媒“学习强国”、行业媒体《人民摄影》报等国内诸多媒体和平台的大力支持与转载宣传。目前,协会公众号推送的大展征稿启事阅读人数已超过2.4万人,阅读人次3.2万次。距离2月28日“非遗摄影大展”征稿截止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期待您拿起相机,积极创作,踊跃投稿,记录和传播身边珍贵的非遗项目,为个人艺术成就添光彩,为中华文化传承作贡献。今天,我们挑选出6位投稿人的摄影作品(组照,各节选6幅)抢先放送,请大家先睹为快。
非遗项目: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项目: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投稿作品:《有一种美丽叫延续——皮影传承》(节选6幅)非遗项目:中国皮影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投稿作品:《赫哲族婚俗》(节选6幅)
摄 影:肖殿昌
非遗项目:婚俗(赫哲族婚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拍摄地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双鸭山市赫哲族居住地
投稿作品:《地坑院》(节选6幅)
摄 影:史志辉
非遗项目:窑洞营造技艺(地坑院营造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拍摄地点:山西、陕西、河南、甘肃等地
投稿作品:《赣南非遗——阳埠腐竹》(节选6幅)
摄 影:曾玉明
非遗项目:赣县阳埠腐竹手工制作技艺(赣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拍摄地点:江西省赣州市
【说明】本文中摄影作品的非遗项目级别仅标注最高级别,即某个非遗项目既是县级、市级、省级非遗,又是国家级非遗,在本文中标注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英文简称CFPA)成立于1993年,是由开国上将张爱萍创建、民政部注册登记、文化和旅游部行业管理、中央社会工作部党建直管的全国性社会组织。曾被文旅部授予“优秀社会组织”、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合作伙伴,教科文组织前副总干事汉斯·道维勒博士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总顾问。
协会拥有7万多名会员,以发掘、记录、传播文化遗产为宗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协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的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HPA)至今已举办十届,二十余年来HPA汇聚了全世界165个国家和地区2万多名摄影师参与,积累了41万余幅涉及全球181个国家和地区不可复制的民俗影像题材作品,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