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韵茶香·映象福安”
人文福安摄影大赛
大奖等你赢!
距离“畲韵茶香?映象福安”人文福安摄影大赛征稿截止(2025年11月15日,含当日),仅剩最后15天!为避免影响投稿,大赛组委会特别提示如下:
1. 尽早投稿,避开高峰
截稿前1周为投稿高峰期,特别是最后3天,邮箱传输流量将达到峰值,易出现网络拥堵或文件传输失败。已完成作品编选的作者,请立即发送投稿邮件;仍在整理的作者,需抓紧挑选和编辑作品,预留缓冲时间。建议:最晚于征稿截止前5天(即11月10日前)发送邮件,确保投稿成功。
·投稿邮箱:zgmssyxh@qq.com
·投稿咨询:010-62252175
2. 规范投稿,核对要求
投稿前,请务必仔细阅读“畲韵茶香·映象福安”人文福安摄影大赛征稿启事(点击粗体字进入征稿启事)。按要求整理图片、视频、拍摄信息和作者信息,在规定时间内投稿。特别注意:图片、视频中禁止标注作者姓名、昵称、新媒体账号等任何个人信息,避免作品无效。
用镜头定格福安之美,用作品传递人文温度。无论是辖区内的自然风光、非遗技艺,还是历史遗迹、特色节庆,只要承载福安历史人文价值,展现福安生态自然之美,均可投稿参赛,更有高额奖金与展示机会等你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完整征稿启事。
拍摄与投稿主题推荐
围绕福安的人文底蕴与自然之美,您可以选择从以下四大拍摄主题入手,快速找到采风创作灵感。
人文与自然风光:融山水之秀,显古镇之韵
聚焦福安自然风光与城乡风貌,用镜头呈现生态与人文共生之美。拍摄题材建议:山水景致(如白云山、穆阳溪、富春溪)、城镇与乡村风貌(如城关老街区、溪柄镇村落)、地标建筑(如桥梁、城区标志性雕塑)等。
林雅献 摄
刘琳琅 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千年技艺,展活态韵味
捕捉非遗的鲜活生命力,记录传统技艺与民俗活动的独特魅力。拍摄题材建议:传统技艺(如福安银器锻造、畲族刺绣、制茶技艺)、传统习俗(如畲族婚嫁仪式)、民俗表演(如舞龙、畲族歌会、民间戏曲)、特色手工艺成品(如油纸伞)等。
张兆青 摄
许晓晖 摄
林雅献 摄
李玉山 摄
钟启麟 摄
张兆青 摄
历史遗迹与特色建筑:留岁月印记,传匠心信仰
挖掘福安历史脉络,定格承载文化记忆的建筑与场所。拍摄题材建议:古村落(如廉村、坦洋村、南阳村)、古建筑(如狮峰寺)、文物保护单位(如闽东苏维埃政府旧址、黄烽将军故居)、红色印记(如福安柏柱洋红色经典旅游区、红军古渡口)、老商铺(如传统杂货铺)等。
方庆律 摄
许少华 摄
文旅景点与节庆美食:品福安烟火,赏特色活动
聚焦大众体验场景,展现福安文旅吸引力与生活气息。拍摄题材建议:热门景区(如白云山景区、九龙洞景区)、传统节日(如畲族三月三)、文旅活动(如坦洋工夫茶文化节、乡村旅游节)、特产美食(如穆阳水蜜桃、福安线面、烤肉、光饼)等。
张兆青 摄
李运清 摄
福安好穆阳
——山水有灵,烟火有味
在闽东的层峦叠翠之中,福安市西南一隅,静卧着一座千年古镇——穆阳。它如同一本半开卷的书,山水为骨,人文为魂,烟火为韵,等待每一位过客细细品读。
许少华 摄
1
山水画卷:一水一山一奇岩
古镇的灵韵,始于奔流不息的穆阳溪。她如一条碧绿的罗带,蜿蜒穿行于沃野之间,滋养着两岸的万亩桃林与千家灯火。晨昏之际,溪面波光粼粼,映照着浣衣女的身影,流淌着不紧不慢的时光。
胡文 摄
冯木波 摄
吴志强 摄
林雅献 摄
李向东 摄
沿溪上行,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拔地而起,以奇石、险峰、云海和万年石臼群,展现着造物主的鬼斧神工。而与白云山遥相呼应,狮子岩雄踞一方,形似醒狮,威镇山河,成为穆阳人心中坚实的地理坐标。
吴志强 摄
胡文 摄
2
人文遗韵:从古村深巷到仙宫文脉
山水之间,人类的活动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灵魂。沿溪的苏堤村,黄坂长廊,鸡犬相闻,是穆阳溪畔田园诗篇的生动注脚。
丁立凡 摄
林雅献 摄
从田园步入街巷,石马兜的青石板路引领你穿越时空。这条明清古街,两旁是木构骑楼的斑驳光影,是商肆林立的往日繁华,每一步都踩在历史的回响上。
吴亦兵 摄
丁立凡 摄
李运清 摄
穆阳的信仰,一半在云端,一半在人间。云端之上,是雄踞狮子岩顶的缪仙宫,道观与奇岩浑然一体,香火与云烟缭绕,是登高祈愿、涤荡心灵的圣地。而人间烟火里,五显宫前的千年榕树,则以磅礴的生命力撑开一片绿荫,它盘根错节,静默无言,守护着宫庙的安宁,也见证着代代穆阳人的悲欢离合。
吴志强 摄
胡文 摄
许晓晖 摄
胡文 摄
此地文风鼎盛,尤以“穆阳三贤”为傲。南宋遗民诗人谢翱,以其追随文天祥抗元的铮铮铁骨与悲壮诗篇,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刚毅的文化基因。行走古镇,他的气节与风骨仿佛仍弥漫在空气之中。与之相承的,是坐落于古镇中心的缪氏宗祠,它飞檐翘角,气象庄严,不仅是建筑艺术的展现,更是宗族文化与血脉传承的圣殿,无声地诉说着“慎终追远”的古老传统。
方庆律 摄
林雅献 摄
李运清 摄
3
舌尖烟火:桃香面线烤肉醇
一切的灵秀与厚重,最终都化作慰藉乡愁的日常滋味。
仲夏,穆阳水蜜桃如期而至,果肉细腻,汁水丰盈,轻吮一口,便是整个夏日最清甜的山水馈赠。那传承了七百年的穆阳线面,以其“丝细如发、韧而不断”的工艺,成为寿诞喜庆的象征。晒面时节,万千银丝在阳光下闪烁,是古镇独有的风景,更是游子心中最温暖的家乡味道。还有那风靡街头的穆阳烤肉。它不同于北方的豪迈,自有其闽东的精致。秘制酱料腌制后的肉块,经过炭火的慢烤,外焦里嫩,咸香中带着一丝微甜,是佐酒下饭的绝佳美味。
张兆青 摄
吴志强 摄
冯木波 摄
李玉山 摄
方庆律 摄
从穆阳溪的清波到白云山的云海,从石马兜的古朴到缪仙宫的清幽,从谢翱的风骨到千年榕树的荫庇,再到唇齿间的水蜜桃、线面与烤肉……穆阳镇,这座藏于闽东的千年古镇,完美地诠释了何为“山水有灵,烟火有味”。它正敞开怀抱,等待您来此漫步山水,寻古访幽,品味那被时光精心酝酿的静好生活。
胡文 摄
徐妙成 摄
沙静 摄
俞惠民 摄
张兆青 摄
方庆律 摄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简介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英文简称CFPA)成立于1993年,是由开国上将张爱萍创建并任首任会长、民政部注册登记、文化和旅游部行业管理、中央社会工作部党建直管的全国性社会组织,现任会长张望。凭借行业影响力与突出社会贡献,协会多次荣获文旅部“优秀社会组织”、民政部“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协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伙伴,教科文组织前副总干事汉斯·道维勒博士现任协会总顾问。
协会现有会员7万余人,是目前中国注册会员人数最多的摄影协会。协会始终以“发掘、记录、传播祖国的文化遗产”为宗旨,深耕民俗摄影领域:一方面,协会多年来携手各级政府、文化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合作项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同时,积极参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广泛交流与传播工作,其中由协会创办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的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HPA)至今已举办十届,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二十余年来,该赛事已汇聚全世界165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多名摄影师参与,积累了41万余幅涵盖181个国家和地区不可复制的民俗影像作品,成为记录人类文明的珍贵文献。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