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会员图记|陈正军:砂器?匠心传承
最新动态
会员图记|陈正军:砂器?匠心传承
2024-07-115

转自公众号:趣享人生玩摄影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3MDc2NzY4Nw==&mid=2247484821&idx=1&sn=2f5b774c3f6026d36e1afd23f7bc972c


砂器?匠心传承


图文|陈正军(湖南常德)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



2020年9月、2021年6月我应邀去河北石家庄、四川成都讲课后,在影友陪同下分别到河北蔚县南留庄镇和四川荥经县严道镇的砂器厂参观,对两地砂器的生产工艺、生存状况及文化传承等逐一进行了拍摄采访。



据史料记载,荥经砂器的历史远在宜兴紫砂之前。仅从秦惠文王建筑严道(前312年)算起,就有近2500年的烧制历史。2008年,“荥经砂器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被誉为“中国黑砂之乡”的荥经县开启了“东紫砂,西黑砂”,与“宜兴紫砂”齐天下模式。

荥经,古称严道,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有民间传说,很久以前,一位朝廷大官南巡,经过古城坪,一路上爬坡上坎,腰酸腿痛、口干舌燥、精疲力尽,便命令手下人去找开水解渴,下人接二连三找了好几户人家,但百姓太穷,拿不出烧开水的家什。官兵追得紧,有一户人家情急之下随手抠了一砣湿泥巴捏成窝窝,放在火上烧开水。朝廷大官喝到这开水,连声说好喝、好喝。大官走后,当地人家都依照用泥巴做成各式各样的锅,放到柴火上烧,久而久之逐渐烧成了现在的砂锅。就这样,荥经砂器就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了。

荥经砂器烧制全部采用纯天然原料,其制作工艺至今依然沿袭着春秋时期流传的纯手工制作生产方式,工艺要求严格,做工精细、烧制考究、古朴美观,集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

荥经砂器的制作方式分为采料、粉碎、搅拌、制坯、晾坯、焙烧、上釉、出炉、入库等几道程序。其工艺要求环环紧扣,一丝不苟,其中尤以制坯造型是重要环节。手工的轻重、图案的精致、打磨的程度等都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
















青砂器是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的一种地方传统手工艺制品,是用当地人称“坩子土”的黏土和煤灰经过1400摄氏度高温烧制而成的砂质器皿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地出产的砂锅、砂壶、砂吊等器皿,以物美价廉、用途广泛、性能特殊而久负盛名。



青砂器的生产过程主要由捏制、烧制两部分组成。“捏制”分六个流程:碾筛、和泥、筛土、揉泥、捏器、晾坯。“烧制”分六个流程:打盔、装炉、点火、看火、出炉、检质。青砂器的烧制技术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制坯”是砂器工艺中尤为重要的环节。“看火”是个关键技术活,“看火”是否准确决定青砂器烧制质量的好坏。在整个烧制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由一个身披半边防火长衫、头戴遮焰草帽的“看火”人掌控指导。据“看火”师傅说这个“绝活”一般不传给外人,由烧制砂器的创始人一代一代单传下来。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民俗文化生长、传承的深厚土壤。青砂器,就是绽放在这片沃土上的一朵民间工艺奇葩。走进青砂器厂,静观粗砂的原矿、抚摸迥异的泥胚,平静中感受着泥土的芬芳和温润,而当它们融身于1400多度的烈火时就会涌动、释放,昭示着它们的涅槃重生。

青砂器生产环境艰苦、制作工艺复杂、耗时费工,一只砂壶厂价批发才10元钱。随着社会的发展,砂器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少,生存实在不易,甚至这一传统工艺也将面临失传的境遇。




陈正军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家联盟会员、高级经济师。
百余幅(组)作品先后在国内外摄影大赛中获奖,曾荣获: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记录奖、“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工业摄影”成就奖、“中华杯”郎静山摄影奖、“人民摄影”明星摄影家、“海峡影艺杯”全球年度十佳摄影师、湖南省摄影家协会突出贡献奖(连续3年)等众多奖项和荣誉;200多幅(组)作品在联合国总部、美国、奥地利等多国和北京、沈阳等十余个国内城市展览或巡展;300多幅(组)作品在《中国艺术报》《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人民摄影报》等十余家报刊杂志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网”“腾讯网”“新浪网”等30多家媒体刊发、转载、直播;受邀《中国艺术报》《中国建材报》等专访;多组专题作品和画册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业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摩洛哥国家剧院、加拿大立邦艺术馆永久收藏;多幅作品被德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家邮册发行。
多次参加国内外摄影交流和访问活动,如:2014“中国建材报”《文化走基层 采风万里行》(川甘青藏) 系列采访活动;2016“中国摄影家代表团”《中国摄影家走进联合国》摄影大展及欧洲5国艺术交流活动;2018“中国摄影家访问团”《中国摩洛哥建交60周年》摄影展览、文化交流活动等。


↑↑ 点击图片,了解征稿详请


相关阅读

会员图记|王梅芬:绚丽多彩的海上“渔家龙船节”
会员图记|冯木波:土楼故事——第廿四支石龙旗杆
会员图记|潘邦华:游光灯 闹新娘




END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