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获奖与入选作品发布
最新动态
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获奖与入选作品发布
2025-06-266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时代背景下,由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主办、台州市路桥区社发集团承办的“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经过严谨的评选流程,现正式揭晓获奖与入选作品,向社会各界展现非遗文化与摄影艺术融合的丰硕成果。



评委会主任

张 望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长


评 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江 融

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摄影类评审专家、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


陈聪海

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常会学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研究馆员


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非遗摄影大展获奖与入选作品




作品展示说明


在“经典收藏作品”“收藏作品”“优秀作品”类别中,同一级别作品以单幅作品→组照作品→视频作品的顺序编排,排名不分先后,组照作品请滑动查看;“入选作品”名单以作品名称的笔画顺序排列;受公众号平台上传数量限制,“优秀作品”中的组照作品,每组精选4幅图片展示(部分图片因排版需要略有裁切),所有获奖与入选作品及其展示的非遗项目介绍和部分作品的创作故事等,将在日后通过本公众号陆续推送分享,敬请关注。


经典收藏作品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照 (内蒙古)   李玉山


《黛勾的嫁衣》(湖南)   姚茂祥



收藏作品


《醉龙吐火》(广东)    何小清


《火龙闹元宵》(广东)    杨跃新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上最后的哈萨克族猎鹰》组照 (新疆)   金炜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穿在身上的史诗——苗族支系服饰撷英》组照 (贵州)    黎鸣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非遗技艺捞宣纸》组照 (安徽)   李建平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晒盐人的人生演绎》组照 (浙江)   李文学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组照 (新疆)   金炜


《满髻花开》(福建)   韩丰赫


《大漆·灵粹行》(四川)   李星熠/杨荔丹/张佳霓/赵心琦


《这就是秦腔》(陕西)   刘锐锋



优秀作品


《傣族高升》(云南)   李维俊


《打起腰鼓闹新春》(陕西)   王福建


《彝族葫芦笙舞》(云南)   查玲慧


《万人狂拍火把节》(四川)   赵兵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大国工匠——朱炳仁与他的铜世界》组照 (浙江)   贺勋毅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赫哲族伊玛堪》组照 (黑龙江)   肖殿昌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匠心·非遗·婺源油纸伞厂》组照 (江西)   程向前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侗族大歌》组照 (贵州)   黄春梅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叼羊》组照 (新疆)   黄聪涛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傩舞跳钟馗》组照 (安徽)   陈光辉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民间老手艺》组照 (陕西/山西/四川/甘肃/台湾)   史志辉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百年老油坊》组照 (安徽)   储成胜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湘西毛古斯——摆手舞》组照 (湖南)   曹敏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查干湖冬捕》组照 (吉林)   林云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方寸之间,印刻古今》组照 (浙江)   聂秉伟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焰火黑砂》组照 (四川)   高原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武当太极》组照 (湖北)   张海钢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苗族独木龙舟赛》组照 (贵州)   李湘杰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皮影戏》组照 (甘肃)   朱红辉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梅林妈祖节》组照 (福建)   林俏红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藏历过大年》组照 (四川)   王锐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彝族刺绣——指尖上的技艺》组照 (云南)   阮坤瑾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指尖上的智慧——珠算的匠心与传承》组照 (浙江)   吴逸涵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非遗酱缸》组照 (四川)   詹江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骑牦牛叼羊比赛》组照 (新疆)   陈忠明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让世界追随1000年的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组照 (江西)   石卫明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七江炭花舞》组照 (湖南)   贺建新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地戏人生》组照 (贵州)   黄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宣纸的前世今生》组照 (安徽)   谷万利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热贡六月会》组照 (青海)   应利民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川剧下乡》组照 (四川)   朱兵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苗家银饰》组照 (湖南)   陈婵娟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土楼欢庆》组照 (福建)   陈小平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少林禅武》组照 (河南)   祖军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醯醋酿造工艺》组照 (山西)   周永胜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年》组照 (河南/陕西)   和来贵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手绘传承》组照 (四川)   高原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苗族鼓藏节》组照 (贵州)   韦毓祥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牦牛叼羊冰雪高原的热血狂欢》组照 (新疆)   赵登文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蒲岐抬阁》组照 (浙江)   胡立雷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八将坐炮震乾坤,驱邪纳福佑家门》组照 (福建/台湾)   朱振华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扎草龙庆丰收》组照 (重庆)   高小华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木版年画》组照 (山东)   张秀梅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荥经黑砂窑火传承千年》组照 (四川)   吴雨田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定南瑞狮舞吉祥》组照 (江西)   刘念海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徽州木榨油坊》组照 (安徽)   俞惠民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赫哲族萨满舞》组照 (黑龙江)   肖殿昌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弘扬中华武术魂,传播阴阳八盘掌》组照 (河北)   杜江云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锻银》组照 (湖南)   薛勇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大山深处古羌寨“夬儒节”》组照 (四川)   李慧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多彩客家》组照 (福建)   江庆端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柘沟土陶》组照 (山东)   房贤慧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刘明生和他的傩戏》组照 (湖南)   陈光辉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地坑院》组照 (山西/陕西/河南/甘肃)   史志辉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反排村斗牛》组照 (贵州)   李建国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黑砂锅》组照 (四川)   梁九如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皖北茶馆》组照 (安徽)   祖军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龙舟节》组照 (贵州)   黄春梅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毛古斯舞》组照 (湖南)   王苏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榨菜春秋》组照 (重庆)   廖浪淘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活字印刷》组照 (浙江)   林云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指尖上的传承》组照 (安徽)   储成胜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策马扬鞭赛叼羊》组照(新疆)   张明华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坚守:陶瓷工艺的传承》组照 (江西)   蔡瑞云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醉龙舞传承人》组照 (广东)   郭小宁


受公众号平台单次上传数量限制,本文无法将全部获奖视频一一呈现。荣获 “优秀作品” 奖项的视频作品请扫码(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前往「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视频」视频号观看。目前该视频号已上传所有获奖与入选作品视频,诚邀您关注并欣赏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二维码关注视频号

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优秀作品”奖视频作品名单

《大地恩情 顺德香云纱》(广东)  张志刚/李文静

《小戏大作》(浙江)  崔丽君

《千千川万万相》(贵州)  张梓琪

《广州之彩》(广东)  陈长春

《中江挂面》(四川)  滕若愚/谭雨/刘念/朱鹏/张孟钒

《水晶彩石》(山西)  郭鸿卫

《长白山木瓢》(吉林)  张淯铭

《玉溪甜酱油古法酿造技艺》(云南)  陈磊

《东水泉豆腐》(河北)  韩延翔

《宁波24视界》(浙江)  崔丽君

《匠人匠心》(安徽)  金爱玲

《年味》(广东)  陈伟

《先市酱油》(四川)  王然/腾若愚/刘念/赵航/罗仁凤

《伞韵人生》(四川)  张坤琨

《杂剧作场戏》(福建)  邱灿金

《江阴味——顾山八大碗》(江苏)  周景添/周箭

《麦秆下的守望》(山西)  杨雅迪/袁语晗/李彬鑫/颜贝珏/吴妍

《走近·箍桶圆木》(江西)  钟路平

《李时珍药酒》(湖北)  高凯威

《攸乐基诺》(云南)  郭鸿卫

《邹兆庆:蛋壳上的追梦人》(江西)  胡江

《羌风文化体验系统》(四川)  魏丽/蔡琦/刁瑞

《启幕》(湖南)  肖帆

《松潘花灯》(四川)  谭雨/王然/滕若愚/赵航/盛瑞雯

《挺云南·非遗》(云南)  陈博文/王妍

《指掌乾坤》(福建)  许凌汉

《砂韵匠心》(四川)  李庆妍

《埔寨火龙》(广东)  杨茂参

《莱州草辫》(山东)  张鹏

《萨吾尔登》(新疆)  陈国权

《船模》(浙江)  胡俊

《深圳非遗·麦金画》(广东)  石丕民

《喻家少林六合拳》(四川)  刘朝贵/杨术/胡坤

《傩风古韵踏歌来》(江西)  奉启军

《熬制人生至味》(湖南)  周小青/徐瑞东/吴超辉


入选作品名单


受限于公众号平台对图片及视频单次上传数量的规则,本文暂无法全面展示更多作品。本次仅先行发布入选作品名单,望各位知悉并予以谅解。后续我们将通过非遗影像赏析、创作故事分享等形式,为您带来更详尽的内容呈现。


《“芒篙”新春送福来》(广西)  龙涛

《“李小白”银壶:千年银都的匠心传奇》(云南)  万春

《“时间的艺术”——古井贡酒酿造技艺》(安徽)  明梦晨

《“神猴”过大年》(云南)  徐守毕

《一枝山茶秀芳华》(江西)  李韦霆

《一根竹丝“编活”非遗》(浙江)  江峰

《一蓑烟雨任平生》(四川)  韩丰赫

《八仙过海》(浙江)  胡立雷

《八家将坐炮阵》(福建)  周自德

《土地守望者——阿坝县夯土民居建筑博物馆》(四川)  米林

《土楼营造技艺》(福建)  胡剑文

《大刀徽韵》(安徽)  王利民

《大理乳扇制作技艺》(云南)  赵梓君

《上海说唱传承人——徐世利》(上海)  陈鸿钧

《上梁》(湖南)  朱孝荣

《山乡皮影有了传承人》(山东)  徐丹

《山丹冬至牛娃子饭:民俗传承的滚烫记忆》(甘肃)  宋世杰

《山阳耍灯》(陕西)  周丽莉

《千人剪纸迎春来》(四川)  张晓燕

《川剧经典剧目——变脸吐火》(四川)  崔玉平

《已近消失的傩戏主体——指傩祭》(贵州)  庞仕笏

《马街书会》(河南)  孙晓健

《马街书会》(河南)  和来贵

《马街书会》(河南)  张秀梅

《马街书会》(河南)  屈公选

《乡射遗乐》(江西)  王庆华

《丰顺火龙》(广东)  李燕萍

《王氏生铁铸造,非遗匠艺全记录》(甘肃)  钟世文

《王星记扇艺——孙亚青》(浙江)  贺勋毅

《天地灵爱·丰都庙会》(重庆)  李华康

《云南石林彝族摔跤》(云南)  许建雄

《云南非遗指尖上的艺术》(云南)  阮坤瑾

《木邓赛禄——阿细祭火》(云南)  张斌

《木活字印刷术展示》(浙江)  江高亮

《太极方阵》(河北)  李天成

《少林功夫》(河南)  陈玉石

《少林功夫》(河南)  和来贵

《少林功夫》(河南)  罗军

《中山长洲醉龙》(广东)  王国辰

《中国非遗 畲族婚俗》(福建)  许少华

《中国非遗 霍童线狮》(福建)  许少华

《水浒故地赛斗羊》(山东)  刘洋

《毛古斯》(四川)  杨斯松

《长乐常乐》(湖南)  黄志强

《长汀闹春田》(福建)  陈腾

《长洲醉龙》(广东)  陈帝悦/阮春燕

《片薄如纸百年飘香》(重庆)  辛刚

《化土成玉》(浙江)  郑叶青

《反排苗寨祭桥节》(贵州)  宁克强

《从江原生态斗牛》(贵州)  杨通富

《风雨龙舟》(广东)  陈玉石

《方寸之间》(贵州)  杨汉良

《火龙之夜嗨翻天》(广东)  何小清

《火龙闹春》(重庆)  李永光

《为非遗传承人造像》(山东)  沈志海

《斗马》(广西)  周文辉

《斗牛》(贵州)  黄聪涛

《双童窥盛景》(贵州)  林云

《打石公》(福建)  潘邦华

《古法制锅》(安徽)  徐卫民

《古法制糖》(贵州)  何杰

《古法晒盐》(浙江)  竺仕宝

《古法造纸,隐在深山的文化记忆》(江西)  刘念海

《古法造纸》(贵州)  黄春梅

《古琴——徐君跃》(浙江)  贺勋毅

《古滇鎏金·青铜器上的千年密码》(云南)  杨汉强

《石阡县毛龙节》(贵州)  李光荣

《石榴花开百鸟来》(广西)  熊平

《布老虎》(山东)  郭宏

《布老虎的传承》(河南)  陈婵娟

《布朗族的关门节》(云南)  郭云天

《龙井茶制作技艺——樊生华》(浙江)  贺勋毅

《龙头所向是家乡》(福建)  潘邦华

《龙闹元宵灯》(广东)  林晓明

《龙跃火海》(四川)  陈述琼

《龙腾盛世》(广东)  李浩麟

《龙腾盛世》(湖南)  朱孝荣

《龙舞土楼》(福建)  刘士良

《龙舞水间,风调雨顺》(重庆)  陈倩

《龙舞闹春》(湖南)  邓建翔

《东乡擀毡》(甘肃)  张健

《东巴纸魂》(云南)  李家沂

《目瑙纵歌》(云南)  李嘉娴

《叼羊》(新疆)  蒋平

《乐平古戏台:非遗雕刻里的岁月留痕》(江西)  刘风雷

《永不凋谢的东方之美》(山东)  宁英俊

《永安大腔傀儡戏》(福建)  邱灿金

《永胜珐琅银器》(云南)  阮坤瑾

《尼西乡藏族黑陶烧制技艺》(云南)  阮坤瑾

《民间花灯守望者》(甘肃)  刘众

《台湾狮阵》(福建)  庄灿枝

《老手艺》(山东)  董卫东

《老邓和他的皮影》(陕西)  焦丹平

《老北京叫卖贺新春》(北京)  杜建坡

《执着的达尔罕》(内蒙古)  哈斯其木格

《地坑院里的皮影戏》(陕西)  史志辉

《芒篙祈福庆新春》(广西)  陈秀玲

《百龙贺春万人共赏》(贵州)  黄俊

《百壶宴》(福建)  潘邦华

《达斡尔族非遗传承人》(内蒙古)  郭强

《光影里的传承》(山东)  管日旺

《当剪纸遇上中国风》(福建)  邓祥明 

《吊龙腾苗寨》(湖南)  陈艳兰

《朱熹祭典(尤溪)》(福建)  邱灿金

《竹子魔法师》(浙江)  崔丽君

《竹骨匠心》(湖南)  刘烨

《传承》(湖南)  陈艳兰

《传承》(浙江)  鲍小红

《传承古法手艺  重拾舌尖记忆——盐官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堰兢糕》(浙江)  杜俊潇

《传承——记土桥高台狮子》(四川)  吴顺益

《传承非遗奔小康——永安贡川闵笋古法加工》(福建)  蔡双荣

《传承非遗狮艺》(广东)  潘梓奇

《传统木质房子建造》(广西)  梁红卫

《传统匠心铸陶魂》(山东)  张春雷

《佤族拉木鼓》(云南)  张宏伟

《华灯照夜·津韵千年》(天津)  刘臣

《庆回归》(澳门)  林星

《齐头并进》(浙江)  胡立雷

《池哥昼》(甘肃)  张宏伟

《池哥昼表演与传承》(甘肃)  李董/肖红

《守望》(山东)  李延明

《守望人》(江苏)  丁俊

《安顺地戏》(贵州)  王林

《安塞腰鼓》(陕西)  张兰芳

《安徽绩溪传统古法铁锅铸造》(安徽)  俞惠民

《农乐舞》(吉林)  李忠万

《妈祖渡海》(福建)  蔡双荣

《玛依藿香油炸包》(新疆)  童满昱/李汶珂

《远古神灵的热贡六月会》(青海)  王梅芬

《走古事》(福建)  徐军

《抢羊》(四川)  袁凤

《花山节斗鸡》(云南)  郭迎东

《苍南抬猪民俗》(浙江)  章圣放

《村口皮影戏》(河北)  房贤慧

《更吹落,星如雨》(山西)  韩丰赫

《吾生武戏》(贵州)  张梓琪

《听,古镇的声音》(浙江)  崔丽君

《针尖上的温度》(浙江)  赵亚凝

《针刺无骨花灯》(浙江)  胡俊

《作大福》(福建)  连克墨

《迎难而上》(贵州)  黎鸣

《羌族“夬儒”节》(四川)  刘国兴

《羌族婚礼》(四川)  范瑾洪

《汪满田古村嬉鱼灯》(安徽)  苗地

《沙埕铁枝闹元宵》(福建)  胡立雷

《社火闹春》(甘肃)  杨廷功

《即将消失的老手艺——麦芽糖》(甘肃)  刘众

《阿坝人民建新房》(四川)  米林

《阿细祭火》(云南)  黄志强

《纳西族传统婚俗》(云南)  和照

《纸间万象 蔚县剪纸》(河北)  潘思羽/连祎涵/靳与析/李安邦/张酏

《武当山武功》(湖北)  徐杰

《武当道韵·功影》(湖北)  祖军

《青龙皮影雕刻》(河北)  王进勤

《拔五更闹元宵》(浙江)  黄通左

《拉祜族芦笙舞》(云南)  李剑锋

《苗族花山节斗牛》(云南)  王泰恒

《苗族独木龙舟节》(贵州)  陈志军

《苗族独木龙舟节》(贵州)  尹刚

《苗族最隆重的祭祖大典——鼓藏节》(贵州)  鲁彦勇

《英雄难过美人关》(广东)  钟楚辉

《奇俗“弓鱼”》(福建)  林仁华

《鸢舞匠心,非遗承韵》(山东)  申仕珍

《非遗土陶手工制作工艺》(四川)  徐凯

《非遗大鼓迎盛世》(河北)  杜江云

《非遗——扎草龙》(安徽)  陈光辉

《非遗衣韵》(内蒙古)  程亮

《非遗里的甘南》(甘肃)  李金星/马郁

《非遗砂锅》(山西)  郭西力

《非遗美食——凯里酸汤鱼》(贵州)  文琳

《非遗——鄂伦春桦皮船》(黑龙江)  张庆波

《非遗璀璨——漆艺传承》(湖北)  周鑫/江伟

《虎尊拳》(福建)  陈成才

《国家级非遗万安罗盘》(安徽)  吴雨田

《昌化鸡血石雕技艺——钱高潮》(浙江)  贺勋毅

《侗家千人踩歌堂》(贵州)  陈德芳

《侗族姑娘节》(湖南)  陈婵娟

《侗族萨玛节》(贵州)  杨晓刚

《侗族傩戏——咚咚推》(湖南)  王苏月

《爬刀梯》(福建)  李秀实

《京砖烧制》(浙江)  周志军/陆振龙

《京族高跷捞虾捕鱼》(广西)  黄平强

《闹元宵》(福建)  施维猛

《泸州雨坛彩龙》(四川)  王钦友

《泥巴焕彩》(山东)  张秀梅

《泥塑英歌》(广东)  程小杰

《泾县油布伞》(安徽)  高扬

《指尖上的非遗》(贵州)  陈鸣

《草原祭典》(内蒙古)  肃倪尔

《故道斗羊》(安徽)  韩飞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丁光明》(浙江)  贺勋毅

《南平邵武·和平豆腐》(福建)  高闻泽/陆彤昕/刘子涵

《南宋官窑烧制—— 金益荣》(浙江)  贺勋毅

《南涧跳菜》(云南)  李永光

《柯尔克孜族玛纳斯》(新疆)  金炜

《查干湖冬捕》(吉林)  江丽筠

《威风大圣》(福建)  陈奇

《斫琴师》(四川)  杨术

《背杆》(河北)  蔡贺文

《星光璀璨话非遗》(辽宁)  刘大辉/艾丹炎

《贵州村T》(贵州)  刘年

《香云纱》(广东)  梁慧

《香港大坑舞火龙》(香港)  王少斌

《香粽迎端午》(湖南)  张桂华

《俄罗斯族“巴斯克节”》(黑龙江)  孙建新

《泉州提线木偶戏》(福建)  庄建萍

《剑川木雕》(云南)  赵梓君

《剑川黑陶》(云南)  叶东生

《剑河锡绣》(贵州)  潘继军

《独龙族卡雀哇节》(云南)  杨发顺

《前童元宵行会》(浙江)  崔丽君

《炽火舟影》(福建)  陈宇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安徽)  王苏月

《宣笔传统制作技艺》(安徽)  许天彤

《宫廷金银器制作工艺》(福建)  林芬

《神池月饼》(山西)  周永胜

《屏南提线木偶》(福建)  林辉

《除夕》(江西)  张鹏

《怒族达比亚歌舞》(云南)  汪民

《泰宁梅林戏》(福建)  林芬

《埔寨火龙闹元宵》(广东)  骆赟

《都安·非遗筑梦》(广西)  秦炜凌

《热贡六月会》(青海)  陈中晓

《热爱川剧的郪江人》(四川)  李慧

《莆田元宵摆棕轿》(福建)  许沐儒

《莆禧村“跳棕轿”闹元宵》(福建)  鲍云飞

《格桑和尕玛西的婚礼》(甘肃)  李琦

《速古笃制作技艺》(云南)  阮坤瑾

《铁花飞舞闹元宵》(云南)  杨金海

《铁锅翻砂铸造技艺》(云南)  徐守毕

《乘一园宫调 尽舞于长安》(陕西)  张栩萌/贾宇航/高瑞晗

《秧歌那些事》(山东)  刘福轩

《郫县豆瓣——川菜之魂》(四川)  刘贵明

《高山族抛陀螺》(福建)  马克温

《高原上的驯鹰人》(新疆)  王拓

《浦江板凳龙的光影诗篇》(浙江)  葛杭生

《浦江遗韵:时光里的匠心与传承》(浙江)  宣钘鹤

《浴火重生》(浙江)  高翌

《疍民婚礼》(福建)  陈成才

《陶瓦村祭龙》(云南)  周明清

《桑皮纸》(新疆)  张良

《理塘赛马》(四川)  李冰

《黄岗侗寨|侗族大歌》(贵州)  王一钦

《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千年历史的摆渡工具》(甘肃)  任世琛

《黄河上的筏子客》(甘肃/宁夏)  安敏

《黄泥鼓舞:跳动在时光里的民族魂》(广西)  黄小宝

《雪域欢歌》(新疆)  林晓明

《崖口飘色巡游》(广东)  冯卫权 

《偶影绘梦》(江苏)  姜刘宇

《彩色盐田》(广东)  黎鸣

《猫头狮制作》(广东)  朱仁恩

《祭祖习俗(石壁客家祭祖习俗)》(福建)  林芬

《祭敖包》(内蒙古)  韩国银

《望果节》(西藏)  格桑伦珠

《剪刀里的世界》(山东)  李志浩

《清水丝绵制作技艺——胡农仙》(浙江)  贺勋毅

《梁河县别懂村阿昌族春灯》(云南)  李鹏

《隆重洞中祭祖仪式》(贵州)  黎鸣

《维吾尔木卡姆》(新疆)  金炜

《琢玉工匠》(辽宁)  崔勇

《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新疆)  金炜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嵇锡贵》(浙江)  贺勋毅

《赏丁饭》(福建)  连克墨

《最后的守望者》(浙江)  赵兰芳

《傣族泼水节》(云南)  李鹏

《傣族泼水节》(云南)  姜铭林

《粤西“傀仔戏”岭南乡间的戏剧艺术珍宝》(广东)  成功

《傩戏·传承人》(贵州)  张寒

《傩舞嵩里》(江苏)  张霆

《释比文化》(四川)  谢晓庆

《装裱修复技艺》(浙江)  胡俊

《阔时目刮——傈僳族刀杆节》(云南)  李鹏

《普米族拈达则封山仪式》(云南)  杨跃

《湘西猴儿鼓》(湖南)  林俏红

《湘西燕尾龙舟》(湖南)  周利和

《湄潭翠芽茶》(贵州)  周访华

《裕固族服饰》(甘肃)  张争鸣

《婺剧》(浙江)  黄爱梅

《搏击》(内蒙古)  陈婵娟

《鼓楼上梁》(广西)  杨忠平

《蒙古族服饰》(内蒙古)  刘国兴

《蒙古族婚礼》(内蒙古)  李玉山

《跳钟馗》(安徽)  郑少毅

《锡伯族非遗项目:汗都春》(新疆)  孙京城

《锦鸡舞发源地麻鸟村》(贵州)  尹刚

《新疆模制法土陶制作技艺》(新疆)  刘少宁

《数百年传承——铸铁锅》(安徽)  李小光

《滇瓦紫砂》(云南)  杨汉强

《滩头年画》(湖南)  陈艳清

《福之簪》(福建)  唐羽

《福泽御墨》(江西)  陈鸣

《瑶族度戒》(广西)  钟如平

《赫哲族婚俗》(黑龙江)  肖殿昌

《舞水龙》(云南)  王良忠

《舞火龙》(广东)  毕凯菱

《舞龙嘘花过大年》(贵州)  周永富

《舞龙舞狮》(福建)  罗军

《漳州布袋木偶戏的传承人》(福建)  王建乐

《赛猪节》(福建)  连克墨

《醉龙舞》(广东)  孙承波

《影述云丘》(山西)  赵子渝

《影绘千年:皮影戏的守正创新路》(北京)  陈思阳

《黎族织锦技艺》(海南)  王苏月

《德州黑陶》(山东)  马向军

《德昂族浇花节》(云南)  李鹏

《德格印经院》(四川)  龚自华

《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四川)  陈振

《潮响英歌舞》(广东)  黄欣仪

《薪火相传》(安徽)  刘进

《融水斗马节斗马》(广西)  杨立生

《磨尔秋》(四川)  袁凤

《嬗变》(湖南)  陈鸣

《藏戏》(四川)  李冰

《藏棋——生命的棋盘》(四川)  米林

《徽州鱼灯节盛况》(安徽)  莫晓钢

《徽剧——大山里的非遗传承》(安徽)  汪钧

《徽墨制作》(安徽)  王苏月

《徽墨制作》(安徽)  马春雷

《徽墨制作》(安徽)  毛舒铭

《瞻淇鱼灯》(安徽)  刘国淑

《蟳埔女头饰》(福建)  尚振华

《彝月琴声 撒弦乐》(云南)  杨汉强

《彝族老虎笙》(云南)  张有林

《彝族烟斗》(四川)  吴朝宏

《彝族赛装节》(云南)  何新文

《耀州雪花糖制作技艺》(陕西)  石铜钢





“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侧记


立足非遗传播,彰显文化担当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凝聚着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与人文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鲜活的呈现形式。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以多元举措推动其传承与创新发展。

本次“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是协会深耕非遗保护与传播领域的重要实践。大展以全方位展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以及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为目标,借助摄影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与叙事能力,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播注入新活力,让更多人领略深厚底蕴与迷人魅力。


广纳四海佳作,共绘非遗长卷

自征稿启事发布以来,本次大展迅速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协会公众号征稿启事阅读量3.4万次,更获央媒“学习强国”等30余家媒体和平台的专题报道。大展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作品,吸引全国4401摄影爱好者、民俗文化研究者及各界人士踊跃参与,征集作品20285件。这些作品覆盖我国全部34个省级行政区、48个民族,涵盖我国非遗项目全部十大门类,从多元视角与丰富维度,全景式勾勒出我国非遗文化的多元生态,共同绘就一幅绚丽多彩的非遗文化长卷。


严谨评审流程,确保公平公正

为保障评选结果的权威性与公正性,本次大展构建了科学严谨的评审机制,评选流程历经“初筛”“初评”“终评”和“复评”四个阶段,全程严格遵循投票(或打分)、计票、复核与监票等规范流程。

初筛】大展组委会组织专业工作团队对全部投稿作品进行邮件下载整理,严格对照征稿启事要求,对不属于非遗项目的作品、组照幅数不符、视频时长不合规以及带有署名等不符合要求的作品予以剔除,筛选出兼具一定文化价值与艺术水准的作品进入初评环节。在初评前,工作团队细致删除作品(包括各级文件名、附属Word文件等)中的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为每件作品创建独立编号文件夹,在初评及终评评委眼前,每件作品只呈现编号,根本无从知晓参评作品作者的姓名与联系方式,从源头上杜绝作者信息泄露,确保后续评选全程公正透明。

初评组委会邀请56位初评评委,组建14组初评小组(图片组10组、视频组4组)开展评选工作,每组由1名组长与3名初评评委构成。初评前,大展评委会主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长张望亲自为全体初评评委详细解读初评规则并开展专业培训。经严谨评审,共评选出553件图片作品、149件视频作品,同时综合地区、民族、非遗事象等因素,提名增补33件图片作品,总计735件作品进入终评候选名单。随后,组委会向拟晋级终评作品的作者一对一发送《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调取原大图/合规分辨率视频的通知》,着重强调作品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署名权等权益确认问题,以规范操作彰显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有效规避后续权益纠纷风险。最终,627件作品(图片486件、视频141件)获得确认,晋级终评。

终评由权威专家组成的终评评委团,对进入终评阶段的作品进行严格打分(分值0-100)。鉴于本次大展投稿规模空前,为更全面展现非遗项目发展现状,向公众呈现更多优质非遗影像作品,大展组委会决定在原奖项设置基础上增设“入选作品”。经过终评环节,依据作品总得分排序,最终评选出“经典收藏作品2件”“收藏作品10件”“优秀作品100件”“入选作品326件”,共计438件作品成为拟获奖与入选作品。

【复评】考虑到终评阶段工作量大、时间紧迫,为进一步确保评选精准度,避免打分偏差,评委会根据终评评委意见,严格依据评审规则启动复评程序。所有终评评委对其中6件重要作品进行复评打分,以严谨态度确保评选结果充分体现全体终评评委的专业价值取向。

最终,历经四个严谨的评选阶段和拟入选作品名单公示环节,“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获奖与入选作品全部确定。本次大展通过规范、专业的评选流程,从海量作品中精心遴选众多优秀佳作,不仅为非遗文化传播搭建了专业的展示平台,更为公众深入了解非遗文化打开了全新的视觉窗口。后续,获奖与入选作品将分主题、分系列陆续开展丰富多样的展示活动,期待社会各界共同领略非遗文化与摄影艺术交融碰撞出的璀璨光芒


致谢各方助力,共筑非遗盛事

本次大展从策划筹备、组织征稿、宣传推广到作品评选,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多方力量的心血与付出。在此,我们向所有关心支持大展的单位与个人致以最诚挚的感谢!首先感谢台州市路桥区社发集团作为承办单位,为大展的顺利启动奠定坚实基础,给予重要支持;特别感谢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对征稿内容给予详尽指导和严格把关,感谢中国非遗馆和浙江省、广东省、云南省、福建省、江苏省、广州市、杭州市等各地各级非遗保护中心对大展作品拍摄与评选工作提供的支持;衷心感谢“学习强国”、《人民摄影》报等媒体单位和行业平台,凭借广泛的传播度与影响力,让非遗摄影大展的声音传递到更广阔的天地;诚挚感谢全体初评评委、终评评委以高度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评审态度,在工作中不辞辛劳、精益求精,力争让每件优秀作品都能脱颖而出;真诚感谢协会相关领导、理事、会员各种形式的支持投入,感谢协会驻会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不分日夜的辛勤付出。同时,也要感谢所有参与投稿的作者,是你们用镜头记录非遗之美,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肩负文化使命,讲好中国故事

对于本次大展而言,作品征集仅是开篇,以非遗影像为载体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才是大展的最终目的与意义所在,也是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肩负的文化使命。在大展评选的同时,协会已着手筹备国际国内的展览推广,计划与有文化传播意愿的相关单位合作,在全国各省市举办本次非遗摄影大展的作品巡展,同时争取在世界相关国家展览传播。在此,欢迎全国各地有意向的单位或部门联系协会,商讨合作举办展览事宜。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将携手社会各界,共同谱写非遗保护与传播的崭新篇章,让中国非遗在华夏大地广泛传播,并走向世界。






协会简介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英文简称CFPA)成立于1993年,是由开国上将张爱萍创建、民政部注册登记、文化和旅游部行业管理、中央社会工作部党建直管的全国性社会组织。曾被文旅部授予“优秀社会组织”、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伙伴,教科文组织前副总干事汉斯·道维勒博士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总顾问。

协会拥有7万多名会员,以发掘、记录、传播文化遗产为宗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协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的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HPA),至今已举办十届,二十余年来HPA汇聚了全世界165个国家和地区2万多名摄影师参与,积累了41万余幅涉及全球181个国家和地区不可复制的民俗影像题材作品,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END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