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征稿延期|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
最新动态
征稿延期|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
2025-02-264

收录于话题

#影展影赛







由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主办的“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自去年12月10日启幕以来,便在社会各界激起热烈反响,收获了广泛关注与踊跃参与。截至目前,大展征稿启事阅读量已飙升至3.1万人次,广大摄影爱好者投稿热情高涨,让协会深感荣幸,备受鼓舞。
同时,为借助影像力量弘扬与传播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协会积极行动,已陆续与浙江等地的非遗保护中心携手合作,稳步推进非遗及非遗传承人的影像记录工作,力求在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同时,为摄影人提供更多拍摄题材和拍摄机会,并且在非遗保护组织的支持与指导下,提升征稿作品的专业性与学术价值
在本次大展持续火爆、各地非遗记录与保护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大展组委会也广泛收集到多方建议,很多准备投稿的朋友因春节假期、工作和生活安排、非遗拍摄时间限制等客观因素制约,纷纷提出作品提交时间节点的延期申请。
为切实服务好广大摄影爱好者,确保更多参赛者有充裕时间精心准备并提交佳作,经大展组委会审慎考量与深入研究,现决定将“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原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2月28日,顺延至2025年3月25日(含当日)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与支持,诚邀您继续踊跃投稿,以摄影人的独特视角与专业技艺,为非遗保护事业添彩,助力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征稿启



大展名称

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承办单位

台州市路桥区社会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

《人民摄影》报
人民摄影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搜狐号/百家号
视觉中国
500px摄影社区


征稿内容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丰富表现,凝聚历史传承、生活方式、知识智慧、人文内涵,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典型样式,受到国家与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次《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征集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的影像作品(以下简称“非遗”)。


大展亮点

1. 本次大展属于全国性非遗题材摄影大展,文化价值高,影响力大,经典收藏、收藏、优秀作品计划在全国重要城市巡展,在国内重要摄影节会展览,在全国性媒体展示,作品将具有广泛的传播度与持久的关注度,也是作者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2. 依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合作伙伴的平台与国际文化交流渠道,作品有机会参与到世界范围的交流与展示。

3. 获本次大展经典收藏、收藏作品中的优秀作者,将入选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专家库”或“评委库”,颁发荣誉证书,将享受协会的相应待遇,受邀出席协会今后的相关高端文化活动及赛事评选。
4. 所有获本次大展经典收藏、收藏、优秀作品的作者,将获得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入会的加分,进入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入会申报直通车通道,经过评审符合条件后,优先办理入会手续。

截稿时间

2025年3月25日(含当日)

征稿类别

(一)图片类

征稿要求为真实记录表现对象、一次性成像的摄影作品。投稿作品只能作构图裁剪和明暗度、饱和度、对比度的适当调整,不得进行创意合成、添减元素等改变影像真实性的处理,不得改变拍摄对象的本来面貌。可将彩色改变为单色,但不得进行画面局部彩色单色的变化组合,也不得在投稿作品上添加水印或文字。


(二)视频类
作品形式为短视频,需剪辑成片,有一定视频节奏而非简单的视频素材拼凑,有明确的主题与标题。拍摄设备不限,横屏或竖屏皆可,使用mp4、avi、mov等标准格式文件,分辨率不小于1080p,时长1分钟-10分钟之间。作品无角标水印,组成作品的所有素材须为投稿者原创,举办单位不承担任何因法律纠纷而产生的后果与责任。

展项设

1. 经典收藏作品(2件,含图片类与视频类作品)
颁发经典收藏证书与奖杯,作品将在“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巡展中展出,获得经典收藏稿酬人民币捌仟元整(¥8000.00元)/件(含税)。


2. 收藏作品(10件,含图片类与视频类作品)

颁发收藏证书与奖杯,作品将在“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巡展中展出,获得收藏稿酬人民币贰仟元整(¥2000.00元)/件(含税)。


3. 优秀作品(100件,含图片类与视频类作品)

颁发电子证书,作品将在“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巡展中展出,每位优秀作品的作者将获赠自颁奖后12个月的《人民摄影》报一份。


投稿要

1. 面向全国征稿,投稿作品不限作者、拍摄时间、拍摄器材(包括相机、无人机、手机等),不限彩色与黑白作品。谢绝AI生成或加工的作品。投稿作品必须取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内(含港澳台地区)。
2. 图片类投稿作品可以是单幅作品,也可以是组照作品(每组限6-12幅),无论单幅作品或组照作品,皆按1件作品计。视频类投稿作品每个视频按1件作品计。每位投稿者可递交不超过10件作品。
3. 投稿作品须内容健康,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无暴力色情及有违公序良俗等内容,不违背各民族习性和禁忌。所有投稿的作品须标注非遗名录项目评定级别,并附该名录的文字说明。
4. 投稿者对其投稿的作品拥有完整、独立、明确、无争议的著作权,同时作品所涉及的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法律责任由投稿者自负,举办方不承担投稿者因侵权行为造成的所有法律、经济责任与后果。
5. 投稿作品只接受电子文件,图片类作品为JPEG格式,图片长边不低于4000像素。待确定作品入围后再通知调取原始/原大文件,不能提供者视作放弃获得经典收藏、收藏、优秀作品机会。视频类作品直接递交原大文件。


投稿方式

作者投稿时需建压缩文件包,文件包标注作者真实姓名(不受理网名或昵称的投稿作品)、联系电话。压缩文件包内建文件夹,文件夹以“单幅作品” “组照作品” “视频作品”等命名,投稿作品归入相应的文件夹。文件夹内每件作品皆需标注作品标题、作者姓名、联系电话。每件投稿作品另需以word文档可下载附件《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投稿作品信息表》)标注非遗名录项目评定级别,并附100字以内该名录的文字说明,具列作品的拍摄时间、地域、民族。组照须标明每幅作品在组照中的序号。作品打包后发送至本届大展指定投稿邮箱,邮件主题以“作者姓名+电话”命名,不能按规范要求投稿者将视作无效文件。


投稿邮箱:photo1993@qq.com  
投稿咨询:010-62252175
附件: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非遗摄影大展-投稿作品信息表.docx


特别声明

1. 本届大展不收取参展费用,不退稿。大展的经典收藏、收藏、优秀作品著作权属于作者所有,对于以上所有作品,举办方有权在相关的宣传及各类推广展示活动中(包括但不限于出版书籍/画册/杂志、线上线下展览、影视节目、网络与各种媒体传播等)重复使用,并可能进行必要的编辑和修改,不再另付稿酬及另行通知。
2. 经典收藏作品、收藏作品的作者所获稿酬税款,举办方将按照相关法规代扣代缴。
3. 如发现经典收藏、收藏或优秀作品中存在违背征稿启事相关要求、弄虚作假、内容有违公序良俗或相关法律法规等问题,举办方可随时取消其资格,如给本次大展造成损害及不良影响,由投稿者承担相应责任。
4. 凡投稿即视同已详细阅读并愿意接受和遵守本征稿启事一切规则要求。在法规范围内,举办方对本届大展的相关事项及未尽细节具有最终解释权。



2024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非遗摄影大展组委会 
2025年2月26日    



非遗项目参考信息


01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及列入年份汇总(共44项)


图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 昆曲(2008年)
  2. 古琴艺术(2008年)

  3.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8年)

  4.  蒙古族长调民歌(2008年,我国与蒙古国联合申报)

  5. 中国篆刻(2009年)

  6. 中国雕版印刷技术(2009年)

  7. 中国书法(2009年)

  8. 中国剪纸(2009年)

  9.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2009年)

  10.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年)

  11. 端午节(2009年)

  12.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2009年)

  13. 妈祖信俗(2009年)

  14. 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2009年)

  15. 南音(2009年)

  16. 热贡艺术(2009年)

  17.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2009年)

  18.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2009年)

  19.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年)

  20. 西安鼓乐(2009年)

  21. 粤剧(2009年)

  22. 花儿(2009年)

  23. 玛纳斯(2009年)

  24. 格萨(斯)尔(2009年)

  25. 侗族大歌(2009年)

  26. 藏戏(2009年)

  27. 中医针灸(2010年)

  28. 京剧(2010年)

  29. 中国皮影戏(2011年)

  30. 中国珠算——运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知识与实践(2013年)

  31.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2016年)

  32. 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2018年)

  33. 太极拳(2020年)

  34. “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 (2020年,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

  35.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2022年)

  36.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2024年)

  37. 羌年(2009年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8.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009年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9.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2009年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片
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麦西热甫(2010年)

  2.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2010年)

  3. 中国活字印刷术(2010年)

  4. 赫哲族伊玛堪(2011年)

图片
优秀实践名册
  1.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

0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21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前三批名录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第四批名录名称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级项目分为十大门类,共计155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进行逐一统计,共计3610个子项。

国家级项目数量最多的是传统技艺类,有287项;其次是传统音乐类,有189项;数量最少的是传统医药类,共23项。


图片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进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查询国家级非遗项目等相关名录。省/市/县级非遗项目,请关注本地区文旅厅(局)、非遗保护中心、文化馆等相关单位发布的信息。


非遗项目内容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图片

协会简介

图片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英文简称CFPA)成立于1993年,是由开国上将张爱萍创建、民政部注册登记、文化和旅游部行业管理、中央社会工作部党建直管的全国性社会组织。曾被文旅部授予“优秀社会组织”、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合作伙伴,教科文组织前副总干事汉斯·道维勒博士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总顾问。

协会拥有7万多名会员,以发掘、记录、传播文化遗产为宗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协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的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HPA)至今已举办十届,二十余年来HPA汇聚了全世界165个国家和地区2万多名摄影师参与,积累了41万余幅涉及全球181个国家和地区不可复制的民俗影像题材作品,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END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